幽門螺桿菌,即Hp,于1983年首次被報道,是一種定植在胃黏膜上的革蘭陰性微需氧菌,是誘發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以及胃癌等的主要因素。當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Hp 列為Ⅰ類致癌因子,研究表明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罹患心腦血管疾病 、免疫性疾病 、營養代謝性疾病的幾率也將增高。
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采用的是含抗生素的三聯藥物。但隨著近年來Hp對抗生素耐藥性的產生, 這種治療方法效果大打折扣,根除治療的失敗率在不斷上升。同時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易造成患者胃腸道菌群失調、霉菌感染,甚至對患者的肝腎功能造成損害。尋找新型治療藥物和改善治療方案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應用益生菌制劑為預防和治療Hp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發現益生菌可以提高三聯方案的Hp根除率,對于胃癌防治有重大的意義,成為當今研究的重點。
益生菌的單獨使用Hp根除率介于20%~30%之間,而益生菌和三聯、四聯治療方案的聯合則可使Hp根除率提高。
一項多中心、大規模的臨床試驗表明益生菌和抗生素的聯合應用較單獨使用抗生素,Hp根除效果增強,味覺異常、腹脹和腹瀉等不良反應顯著減低。因此,普遍認為應用益生菌可以提高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奧美拉唑三聯方案中的Hp根除率。
益生菌提高Hp根除率的作用機制
益生菌具有廣譜抗菌活性能夠提高有利于健康的細菌的數量和活性,有助于預防、治療幽門螺桿菌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上海醫科大學曾利用乳桿菌、雙歧桿菌、新一代凝結芽孢桿菌對幽門螺桿菌的生長進行了體外抑制實驗 ,結果顯示益生菌對HP有良好的抑菌作用,長期服用無副作用。
來,我們來看一下益生菌是怎樣防治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吧!
抑制”病毒
乳桿菌、雙歧桿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在人體產生有機酸、過氧化氫、細菌素等抑制物 ,抑制物的產生有利于降低幽門螺桿菌的活菌數量, 影響幽門螺桿菌的代謝及毒素的產生。
搶占先機 提前占位
幽門螺桿菌的主要存在位置為胃粘膜上皮細胞,益生菌定植腸道后可與腸道上皮細胞結合,減少幽門螺桿菌的粘附,還可以與病原菌競爭營養物,阻礙病菌生長。
降低影響 保持菌群平衡
益生菌可降解腸黏膜細胞上的毒素受體,調整腸道菌群失調,保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刺激宿主免疫反應保護宿主免于發生腸道疾病。
幽門螺桿菌作為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至今仍沒有一個理想的根治方法。益生菌的出現為調理幽門螺桿菌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在選擇益生菌時要注意使用耐胃酸的益生菌制劑,同時注意不要用超過40攝氏度的水服用。最后祝福大家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腸胃,遠離幽門螺門螺桿菌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