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賈淺淺入作協的事在網上炒成了一團,很多人以作品質疑賈淺淺的文學水平,覺得她不夠資格進入作協,也有人以她是賈平凹女兒的身份懷疑其中有黑幕。
作家是要靠作品來說話的,只有拿出優秀的作品,才能自然地堵住悠悠眾口,才能配得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稱謂。再來看看賈淺淺的詩作,充滿了屎尿的騷臭味,連我等下里巴人都感覺俗氣,作協的老師們怎么會奉為圭臬!
固然,文學可以雅俗共賞,但不是雅俗不分。古語云“詩言志,歌永言,聲以永,律和聲“,詩歌被譽為文學皇冠上的明珠,是要表達思想情感的,是要能引起讀者共鳴的,賈淺淺的詩顯然沒達到這個要求。
對于網民們的質疑,中國作協的回應是“這些擬發展會員均是按照程序進行評審上報。公示期間網友如果有質疑,會記錄核實并再次上報到書記處,待開會確認后才公布正式名單?!?/p>
“按照程序“當然沒有錯,但程序不是遮羞布,不是“按照程序“就一定公平公正了,程序只是實現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比如 加入中國作協要求“申請者須在全國公開發行的文學期刊、報紙或有影響力的文學網站上發表過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文學作品”,那申請者的文章是不是自己寫的?文章質量如何?文章是怎么發出來的?中間有沒有權錢交易?這些問題在程序上都沒有兼顧到。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怎么保證公平公正?又怎么可以培養出優秀的作家?怎么創作出能代表先進文化的優秀作品?即使他們通過了評委的評判,也不一定能經得起時代和讀者的檢驗。
中國作家協會,掛了“中國“二字,代表的就是全國的水平,代表作家的創作水平,也代表讀者的欣賞水平。所以,在吸納會員上,不要用”程序正確“來搪塞質疑,不妨多聽聽讀者的意見。(徐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