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切實解決殘疾人“急難愁盼”問題,大冶市殘聯黨組班子帶領黨員干部將工作沉下去、服務提上來,當好殘疾人群眾“娘家人”,把殘疾人群眾辦證、就業、康復、生活、安居等迫切服務需求“最后一米”變成“零距離”。把小事辦實、把大事辦好、把難事辦成,得到廣大殘疾人的充分肯定。10月9日,湖北廣播電視臺對此進行了深入報道,大冶經驗在全省推廣。
創新方法切實讓殘疾人零跑腿
“謝謝你們專程來為我換新殘疾證,真是解決了我們家換證的大麻煩?!?月24日,大冶市還地橋鎮駕虹村村民皮全安(化名)在家接受了殘疾等級評定,一家人擔心的殘疾人證換證難題終于得到了圓滿解決。
“我們眼中的一小步,可能就是困難群眾的萬水千山?!睘榍袑嵔鉀Q皮全安這樣的重度殘疾人“想辦證不方便辦”的難題,大冶市殘聯主動聯合衛健部門,用一個多月的時間,3次深入14個鄉鎮(場)開展殘疾評定、辦理殘疾人證等服務。截至目前,辦證換證846人,其中上門鑒定379人,跨省通辦3人,跨市通辦1人。切實把“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成效轉化為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的成果。
就業增收鞏固殘疾人脫貧成果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大冶市殘聯針對殘疾人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等突出問題,他們開啟“訂單式組織+菜單式培訓+定向式就業”新模式,對準需求抓組織、對準崗位設培訓、對準市場抓定向,實現供需雙方就業與培訓無縫對接。
今年已舉辦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班14期,對340名殘疾人進行黃桃種植、土雞養殖、電子商務等內容的培訓;培育出紅鑫模具和康盛科技公司兩家殘疾人就業創業品牌基地;發放補助資金11萬元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19人;全市殘疾人新增就業143人。
精準康復提升殘疾人生活品質
康復是殘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題。為實現殘疾人動起來、站起來、走出來的愿望,大冶市殘聯抓實康復民生工程項目,深化精準康復服務。
為落實項目保障資金,大冶市殘聯斥資295萬元,為410名0至15歲殘疾兒童提供康復訓練救助;斥資28.47萬元,為1209名精神殘疾人提供服藥救助;斥資69.22萬元,為287名0至6歲在訓殘疾兒童發放家庭生活補助;斥資102萬元,發放輪椅等輔具383件,適配假肢54人,適配矯形鞋85人;斥資40余萬元,在有關村鎮建成了8個基層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點……有效地改善了殘疾人身體功能,增強了生活自理和社會參與能力。
兜底保障筑牢殘疾人安居“防火墻”
生活起居便利,是殘疾人美好生活的起點。大冶市殘聯積極配合民政部門完善補貼制度,做到“應補盡補”。
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6923人,每人每月補貼70元,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11621人,每人每月補貼100元,有效保障了困難殘疾人的基本生活。投入71萬元為轄區內17751名持證殘疾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提升了殘疾人抵御風險和疾病的能力。同時,與教育部門密切配合,加大對殘疾在讀學生資助力度,為73名殘疾人大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子女提供資助17.2萬元,為245名高中階段殘疾人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子女提供資助24.5萬元……切實為殘疾人群眾,構筑了生活安居的“防火墻”。
無障礙改造提升殘疾人家庭幸福感
對于殘疾人來說,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一個臺階的高度;最難走的路就是臥室到衛生間或廚房門之間。為了鏟平這種高度,讓難走的路成為坦途,大冶市殘聯按照重度殘疾人優先、貧困殘疾人優先、改造愿望強烈殘疾人優先的“三優先”和入戶了解到位、施工監管到位、檢查驗收到位的“三到位”原則,實行“私人定制”式改造,從有米難做飯、有水難洗澡、內急難如廁,到生活可自理、出行更方便、家人能放心,穩步推進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工作。
今年,大冶市殘聯投入420萬元,進一步擴大了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落實家庭無障礙改造任務700戶,真正提升了殘疾人的幸福感、獲得感。(袁文華)